你的位置:广州抖音建模渲染 > 金融财经 >

小程序美工 90后“甜小囡”将沪剧唱出圈 City Walker讲述100多条上海马路故事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9-13 09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32
  • 小程序美工 90后“甜小囡”将沪剧唱出圈 City Walker讲述100多条上海马路故事

    招聘美工

    听沪剧、说路名,这样看懂上海

    作者/ IT时报记者 孙妍

    编辑/ 潘少颖 孙妍

    一座城市的发展,总会伴随着一些遗忘,就像人的成长一样。什么该被记住,什么该被传承?

    90后上海“甜小囡”将沪剧唱出圈,让非遗戏曲被全球看到;多年文旅从业者从一个路名开始,讲述了100多条上海马路背后的沿革故事……

    而他们被看见、被听见,都是通过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方式,海派文化通过一位位文化博主,完成了一场数字化传播和传承。

    90后“甜小囡” 将沪剧唱出圈

    周日的清晨,来沪剧院体验沪语训练营的家长和孩子络绎不绝。听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着沪语童谣,从一开始的羞涩不敢开口,到最后大胆登台表演,很多家长都感慨道:“学方言一定要从娃娃抓起。”

    《繁花》中,王家卫特意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沪语版,掀起了沪语热。给《繁花》中汪小姐配音、模仿唐嫣唱春晚同款《阳春面》……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郜逸萍发现,自己抖音号上每一条跟《繁花》相关的视频都能成为爆款,她逐渐掌握了流量密码。

    糕糕的“流量密码”

    央视《开门大吉》、东方卫视《极限挑战》、都市频道《疯狂的冰箱·艺品百味》……频繁登上各大卫视综艺节目之前,郜逸萍完成了一个完美转身,成为上海沪剧院非遗戏曲新媒体推广人。

    在“糕糕沪语”抖音号上,郜逸萍用“夹子音”模仿唐嫣在春晚唱的沪语歌曲《阳春面》,原汁原味还原了上海“小扎巴”声音洪亮尖锐又叽叽喳喳的感觉;她在上海电信2024新春贺岁片《云裳花容》里唱着《燕燕做媒》改编版,身着旗袍姿态婀娜地走向外白渡桥,镜头一转,就变装赛博朋克风穿越元宇宙;《雷雨》《日出》《金丝鸟》《明月照母心》《天涯海角》……无论是传统沪剧,还是用沪语改编流行歌曲,她都能精准诠释上海滩名媛的腔调,多变的风格、精致的灯光、用心的布景,配上她甜美的沪语唱腔,令人挪不开眼。

    8.5万粉丝,对于一个90后非遗戏曲传播者来说,是莫大的鼓励。“我一个八尺硬汉也喜欢上了沪剧”“我们家小朋友一定要看”……这些评论都激励着郜逸萍,粉丝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“糕糕”,取这个名字,主要是与姓同音,也因为她爱吃糕,像糕一样软糯。

    第一次见糕糕,跟印象中的她有所不同,舞台上的她有把控全场焦点的能力,生活里的她是位温婉的邻家小妹妹,眼睛和皮肤透出江南女子的水灵,不经意透出的上海话小程序美工,亲和力十足,用上海话来形容就是一位“甜小囡”。

    开始做视频,是源于她在抖音上“云练功”。2022年7月到9月,短短3个月,涨粉3万,第一次感到自己将沪剧唱出了圈,没听过沪剧的人也成了“糕糕沪语”的粉丝;开直播的初衷也很简单,就是想跟粉丝交流,第一场40多人,第二场80多人,第三场突破百人,七夕节当晚在线人数超过2000人。

    看似红得轻松的她,其实下了很多功夫,她会研究很多戏曲头部主播的直播。一开始只唱沪剧经典唱段,但在直播交流中发现,很多非上海人听不懂,于是她将一些流行歌曲改编成沪语,似曾相识的曲调节奏,配上沪语,更具传播性。

    “你是不是有专业团队”“用的是什么声卡”“布景、灯光怎么做得这么精致”……面对同行的询问,她都会倾囊相授,在她看来,非遗戏曲的传播,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参与。在有新媒体之前,上海沪剧院只能通过线下体验式教学传播沪剧,因此,北方人都不了解沪剧,只在江浙沪流传。

    守着爷爷收音机的少女

    “很多身在异国他乡的粉丝评论说,听到了乡音,就像回到了小时候,坐在爷爷奶奶身边听‘半导体’(收音机)的辰光(时光)。”这句评论是最打动糕糕的,她也是那个守着爷爷收音机的少女。

    在考艺校之前,郜逸萍完全没有接触过戏曲,上海戏剧学院附属学校的老师递上两张报名表,一张沪剧,一张越剧。零基础参加艺考,13岁的她大胆表演了一段沪剧经典唱段《燕燕做媒》,虽然唱错了一句,但还是打动了老师,顺利通过了三轮面试。她也打趣道:“可能是靠表演广播体操和太极拳打动了老师。”

    沪剧和越剧的面试都通过了,该如何抉择?爷爷说:“作为上海小女孩,就应该多传播上海传统文化。”最后,她决定选择较为小众的沪剧,在线美工从此走上从艺道路。

    那时,这位13岁的少女还不知道,作为一位90后戏曲传承人,自己能一直坚守,并通过社交网络,让全球观众听到、看到沪剧。

    “谁说传统戏曲后继无人?还有很多90后在坚守着。”《IT时报》记者第一次见到郜逸萍的时候,也认识了一位90后越剧演员张杨凯男,交流中,一个名字被反复提起,她就是陈丽君,同为90后戏曲传承人,大家都乐见“陈丽君效应”,越来越多的演员通过互联网破圈,让更多90后、00后走进戏院,让非遗戏曲不至于后继无人。

    “传承并不一定要专业的人去做,每一个上海人、新上海人都可以成为传承人,只要你去说、你去唱。”郜逸萍说。

    从路名开始 成为最上海的“City Walker”

    上海有多少条马路?根据上海市地名办公室的数据,上海大概有5000多条马路。每天最常看到而最容易被忽略的,便是路名。

    600多个作品,每一集从上海的一个路名讲起,每一个路名背后都是一段历史。行者小墨墨是在全网拥有35万粉丝的旅行博主,但他只在上海CityWalk,至今讲述了100多条上海马路的故事。

    100多条马路的故事

    行者小墨墨原名王墨缘,之前从事跨境旅游行业,这个账号是在4年前偶然开启的。

    第一集便是讲述坐落于宁波路的中国第一家旅行社——中国旅行社,当时他感叹旅游业的艰难,从这家成立于1927年的旅行社说起,开业当天的流水只有0.25元,整整亏了5年,而他的创始人正是被称为“中国摩根”的陈光甫,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长。

    把上海有故事的马路都讲完了该怎么办?王墨缘似乎没有“选题荒”的烦恼。“为什么上海女人那么喜欢旗袍?”“‘大上海’是怎么来的?”即便不讲路名,他也能源源不断地剖析上海。

    高考报志愿前夕,行者小墨墨又开设新专题,讲述上海每一座高校的历史:在华东政法大学里寻找我国第一栋专门用来教授自然科学的教学楼;在上海交通大学用一条视频说清7所交大的分分合合;回溯100年,讲述上海海事大学既狂野又温柔的海洋遗风。

    “你知道一分钟讲多少个字吗?”王墨缘说,一开始行者小墨墨的流量并不高,经过一位从事旅游的朋友点拨,当他把语速降下来,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,流量发生变化。

    让王墨缘记忆犹新的是,第一条爆款视频是泥城桥,解开了不少老上海人的误区——泥城桥和西藏路桥并不是同一座。“到了20世纪90年代,公交站台被拆除了,从此以后,泥城河、泥城桥也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,它就像人一样,经历了儿童、青年、壮年,最后慢慢离开。但是,西藏中路见证了这一切,像凤凰一样,涅槃重生。”这条视频的爆火,也成了支撑王墨缘做下去的动力。

    给城市拍“加强版CT”

    行者小墨墨的视频跟一般的旅行视频不同,没有壮丽秀美的景色,也没有精妙绝伦的转场,甚至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,主要靠史实和文案。每一条视频爆火的背后,离不开王墨缘对文案字斟句酌的推敲,更离不开他为了验证一个细节到图书馆里翻遍史料的严谨。

    “做视频不是为了赚快钱,因为我的产出和付出是不成正比的,为了证实一个细节,需要去图书馆甄别海量材料,可以说是不计成本。”王墨缘说,从一开始生怕出错,到现在不怕出错,是粉丝们给了信心,一些高校教授、文史从业者会在评论里指出视频的“硬伤”,但也因此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,“我没有‘选题荒’,因为经常有‘老上海’在评论里提供选题。”

    真实地发生,就是最动人的故事。“我曾经住过这个地方。”有一回,王墨缘在原南市区拍摄视频,看到有叔叔阿姨从松江大老远坐车过来,才知道他们是动迁户,回到住过的地方看看。

    看行者小墨墨的视频,你也许以为他是一位上海人,甚至比“老上海”还要了解上海。他像一位外科医生,给这座城市拍了一张“加强版CT”小程序美工,一层一条马路,一层一座建筑,剖析城市,形成一本真实的上海地方志。

    发布于:上海市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